明见网提供多款免费翻墙软件,也提供免翻墙网址,为持续能看到真实信息,请記下明见网即时ip索取信箱:mingjianweb@gmail.com,並下载「无界浏览」与「自由门」「神州明见」等翻墙软件。 
 

《庄子》曾说过:“蟪蛄不知春秋。”就是说蝉寿命很短,不知道春天和秋天的存在,所以很多文学家把蝉作为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意象。但同时,蝉也作为一种道德高尚的动物,深受文人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样一个画面:

秋天的庭院里,有一株枝叶萧疏的梧桐树,最高的树枝上栖息着一只蝉。它渴的时候吸食清露,平时发出清脆响亮的鸣声。这回荡在空中的蝉鸣,不是借助风力的传播,而是因为蝉本身高居树梢,所以声音才能传得那么遥远。

这样一只蝉,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好像面前有一位高风亮节的古人?是的,这就是初唐名臣虞世南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是历经南朝陈、隋、唐三朝的传奇人物,被唐太宗誉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在文词上绝顶的造诣。古代关于咏蝉的文学作品很多,但是最早把蝉作为寄托心志的歌咏对象的,应当数这首诗。古人喜欢咏物,唐朝诗人也将咏物诗推向一个顶峰,技法纯熟、气象万千。虞世南的《蝉》,无论从创作时间还是艺术水平来说,都可以称作大唐的第一咏蝉诗了。

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古韵流芳】节目组制作
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1OYKxRpBsudVX2zY2rrdw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7/9/n13079287.htm

动人的故事,讲述着西方艺术史!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话西油》!

焦点:名画中藏着拉斐尔的隐密婚事!一生挚爱见不得光,只好画在画布上!拉斐尔骂米开朗基罗是“刽子手!”他是唯一获准被埋进“万神殿”里的大画家!

1520年4月6日,这一天是拉斐尔37岁的生日。也就在这一天,这位天才走完了短暂的令人心痛的人生。

弥留之际 拉斐尔遗嘱:爱情和艺术

两周前的一夜狂欢,加上偶染风寒,拉斐尔一病不起,之后便高烧不退。在经过差不多两周的煎熬之后,便撒手人寰!临终前,他在侄子的帮助下订立了一份遗嘱,确保他最关心的两样东西在身后可以得到妥善的照顾:爱情和艺术。他留下一笔非常丰厚的财产给挚爱的情人;而他在罗马的画室以及画室里的所有作品,都交给两位高徒:朱利奥‧罗马诺(Giulio Romano)和弗朗西斯卡‧彭尼( Gianfrancesco Penni)继承。

弥留之际,他让罗马诺在画室的一个上了锁的柜子里,拿出了一幅画作。气若游丝的拉斐尔用尽最后的气力深情地看了一眼画中女子,便闭上了眼睛!究竟是谁让拉斐尔如此魂牵梦萦呢?就是这位美貌佳人。—《多娜‧薇拉塔》(La donna velata by Raphael)

这是一幅此前从未公开过的画作,画的名字叫做‘多娜‧薇拉塔’,但画中人的名字叫做:玛格丽塔‧鲁蒂(Margarita Luti)。她是一位面包师的女儿,美丽纯洁,聪慧可人,虽然出身低微,但却善良贤淑,气韵典雅。玛格丽塔,她就是拉斐尔的一生挚爱。

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玛格丽塔:他笔下美丽圣母像的原型

那是拉斐尔来到罗马之后不久的一天。同样出身乌尔比诺的红衣主教切尔维拉,在自己位于罗马郊外的豪宅里大摆宴筵,为这位教皇眼前的新晋红人、自己的同乡接风洗尘。

高朋满座,宾客喧哗,讨人喜欢的拉斐尔兴致很高,一众人们从柏拉图谈到普鲁塔克,从尤丽迪斯谈到雅典娜。罗马的达官显贵们对这位年轻英俊,谈吐不俗的大画家极为欣赏。座中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卡斯迪里奥,和拉斐尔相谈甚欢。当他得知拉斐尔正在为一幅圣母像而苦于找不到合适模特的时候,便自告奋勇地表示,他认识一个来自锡耶纳的面包师的女儿,极为美丽端庄,也许会带给拉斐尔一些灵感。

几天之后,在台伯河畔的一座画舫之上,就是雕梁画栋的游船上,拉斐尔见到了这位面包师的女儿——玛格丽塔‧鲁蒂。

绝色春江细柳船,丽影摇曳绿波前。何处彩笔描秋水,无限清姿映晓天。

大画家和大美人一见钟情,从此,玛格丽塔不但成了拉斐尔一生的牵挂,还成了他笔下无数美丽圣母像的原型。就这样,拉斐尔在爱情的沐浴下,开始了快乐又忙碌的精彩人生。

17888 1
拉雯尔的草地上的圣母《The Madonna of the Meadow》, 1506。公共领域)

一转眼四年过去了。 1512年底,伴随着一场如穿庭飞花般的瑞雪,圣诞节到来了。罗马城里火树银花,张灯结彩。今年除了各种照例的节庆活动之外,教廷还特别安排了一个极为隆重的揭幕仪式。米开朗基罗穷一己之力,耗时四年描绘的鸿篇巨制——‘西斯廷天顶画’,终于大功告成了!圣诞节前,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又一次病倒了。这次,他知道是真的大限将至了。好在,他心心念念盼望着的天顶画终于完成了,自己终于可以安心地闭上眼睛了。

于是,他特别叮嘱揭幕仪式一定要办得非常隆重,非常庄严,非常神圣!我猜,他在心底里一定是默默地把这幅西方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的揭幕仪式,当作了是自己即将告别人间的送别仪式啦!事实也是这样,揭幕仪式刚刚结束的两个月之后,尤里乌斯二世便驾鹤西去了。

揭幕仪式令尤里乌斯二世极为满意。看着天顶上栩栩如生的诸位神祇、圣贤们,还差两个月就要70岁的老教皇不禁老泪纵横。他知道,他欣慰地知道,他的名字必将伴随着这个全世界最伟大的天花板亘古流传下去!想到这,他不禁轻声地叹了口气。一扭头,他看见了一张清秀的面庞,嗯,正是人见人爱的拉斐尔。

学习米开朗基罗的杰作

此时,在他委托拉斐尔绘制的四个房间中,只有一间全部完工了。那幅名垂青史的《雅典学院》,让拉斐尔名动罗马。但当拉斐尔看到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之后,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拉斐尔是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米开朗基罗雄浑激越、充满动感的笔触,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雅典学院》大获成功之后,拉斐尔开始思考如何能让后面几个房间的壁画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此刻,站在西斯廷仰头凝神欣赏天顶画的拉菲尔,一下子豁然开朗,关于未来画作人物构图和造型的思路,一时间清晰了起来。

于是,我们在‘博尔戈火灾’(the Fire in the Borgo)、‘艾略多罗被逐出圣殿’(Stanza di Eliodoro)、‘利奥一世与阿提拉的会面’(Leo the Great and Attila)等等画作上,都明显看到了米开朗基罗特有的雄健激烈、张扬动感、荷尔蒙爆棚!

17888 2
拉雯尔《博尔戈火灾》描绘了847年在罗马博尔戈区发生的一次火灾。根据天主教会传统,教宗良四世用它他的祝福控制了火势。(公有领域)

无怪乎,后来有点小气的大师米开朗基罗,到处酸拉斐尔说:他的艺术都是从我这里偷去的!

关于这两位大师还有一段有趣的逸闻。

一天晚上,拉斐尔被一大群学徒、崇拜者、马屁精簇拥着走在街上,此时的拉斐尔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正巧,刚刚辛苦了一天的米开朗基罗迎面走了过来。此时的米爷正处在生命中最艰苦卓绝的时刻,西斯廷天顶画的工作弄得他是焦头烂额、灰头土脸。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脏兮兮的大师满身的颜料灰尘、蓬头垢面,正孤零零地往家走。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两位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大师相遇了。

人间的真实就是这样,永远不会像小说或八卦描述的那般精彩,那般诗意。

米开朗基罗看见拉斐尔之后,面带不屑地嘲讽道:你这家伙,整天前呼后拥,被这么多人包围着,像个教区长似的,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拉斐尔则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回应道:哦,我这人是多了点哈。那您呢?您看您,孤零零的一个人,像个刽子手似的,您这又是要去哪儿呢?

哈哈哈,这俩人斗起嘴来,还挺有意思啊!

但是后来,在看过‘西斯廷天顶画’之后,拉斐尔真的是心悦诚服。当晚,他一个人来到米开朗基罗家,敲开门之后,拉斐尔恭恭敬敬地对米开朗基罗说道:尊敬的大师,今天我看到了您的‘创世纪’,我要收回我那天对您说过的话。您的作品,将开创一个新的世纪。说完,拉斐尔深深一揖,不等米开朗基罗张口,便转身离去。而且,拉斐尔后来公开表达过,说:我们有幸生在米开朗基罗的时代。这些都绝非惺惺作态而是他纯真天性的展现。

若干年后,拉斐尔已经去世多年了。当米开朗基罗再次回到罗马,接受教皇保罗三世的委托为西斯廷绘制《最后的审判》的时候。有一次他从‘拉斐尔四个房间’中的签字大厅走过,墙上就是拉斐尔那幅名作《雅典学院》。以前,米开朗基罗从来没有认真看过拉斐尔的画。这次,他停下脚步,站在画前认认真真地端详了起来。半晌之后,不禁感叹道:拉斐尔能把作品处理得如此精细完美,实在难得!那一刻,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彻底化解了两人间原先的厌恶、怨气和嫉妒。在完美的艺术魅力面前,人性是很容易回归善良美好,纯真宽容的。

学习达芬奇 拉斐尔创作超过40幅圣母主题的作品

在当时的艺术圈子里,领一时之风尚的大师有两位,一个是米开朗基罗,另一个就是达芬奇。那么,善于学习的拉斐尔从达芬奇那里有学到了什么呢?我们来看一幅画。这幅名为《格兰杜卡圣母》Madonna del Granduca的画,是拉斐尔刚到佛罗伦萨后不久的作品。

17888 3
拉雯尔《格兰杜卡圣母》Madonna del Granduca。(公共领域)

说到《圣母像》啊,在拉斐尔短暂的一生中,圣母主题的作品就有超过40幅。拉斐尔塑造的圣母形象,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纯真优美、庄重自然,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恬静的气韵。他笔下的圣母,毫无争议地被公认是最完美的。所以后世只要一提到拉斐尔就会习惯性地把他与美丽圣洁又柔顺的圣母形象联系在一起。直到今天,西方男士夸赞一个女士美丽纯洁的时候,还会说:您,简直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

初到佛罗伦萨的时候,相较于米开朗基罗的激越雄浑,庄重沉静、神圣典雅的达芬奇更对拉斐尔的胃口。那时候,拉斐尔对达芬奇是怀着无限崇敬的。那么,崇敬你就怎么办呢?就学你啊!从这幅画中就可以看的出,达芬奇在绘画上最重要的发明——晕涂法,已经完全被拉斐尔掌握了。

晕涂法是达芬奇独创的绘画技法,后来成为正统学院派美术家必须掌握的重要绘画技法。这个画法的特点就是,处理不同色调间的过度极为自然,几乎看不到明暗交界处有明显的分界线,尤其是在表现人物脸部和人体转折处的时候,画得十分柔和、圆润,用色很薄,暗部干净透明,皮肤的弹性与肉感被表现得极为真切。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反复涂画很多层,据说达芬奇涂画次数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30层。这种画法使人物形象及物体轮廓看上去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一般,没有生硬的线条,只有色调的渐变和均匀的体积感呈现在画面上,故而又被叫做:薄雾法。

拉斐尔对晕涂法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其画中人物更加圆润柔和。这幅画中的圣母,沉静、庄重、圣洁。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有一个最大的、其他画家都没办法做到的特点,那就是不同凡响的美丽端庄,其面庞既有处子般的圣洁又有母性的光辉!因为一般而言,一个女子一旦成为母亲她就不再是一个处子了,而处子特有的单纯圣洁就会变成母亲才会有的慈爱悲悯的母性光辉。

因为根据《圣经》记载,圣母玛利亚并没有通过常人的男女交合就以处子之身诞下了耶稣。所以,如何能把处子和母亲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气质和谐地揉在一起表现出来,是一个考验了古今无数大师的命题。这一点,毫无疑问,拉斐尔给出了最令人击节赞叹的答案。看看这双低垂又温存的眼神,滋​​润的肤色。圣母的脸上略带悲悯的神情,预示着耶稣未来要为人类承担罪业而被钉上十字架的命运,整个画面充满圣歌般的诗意。

据说,当时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的夫人,因始终不能诞下男婴而发愁。结果,她在这幅画前祈求圣母恩赐后不久,果然就生下了一个健康漂亮的男孩。公爵夫妻俩大喜过望,立刻出重金买下画作。因此这幅画还有另一名字叫做《大公爵圣母》。

拉斐尔除了在技法上学习达芬奇,构图上也取法达芬奇经典的三角构图。卢浮宫里有一幅达芬奇名作《岩间圣母》Virgin of the Rocks,就是经典的三角构图。而未来您也许会看到很多拉斐尔画的圣母,很多也都是这样的构图。比如非常著名的:《金翅雀圣母》Madonna of the Goldfinch,《普拉多圣母》Madonna del Prato,《玫瑰圣母》Madonna of the Rose等等等等。在他的众多圣母像中,我想向大家重点介绍这幅《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这幅画被公认是拉斐尔最杰出的一幅圣母主题作品。

随着绿色帘幕的拉开,美丽的圣母怀抱小耶稣从云端缓缓降下。帷幕左边身穿金色锦袍的老者,正是前任教皇西斯笃一世,这幅画正是为了纪念他而作的。右边呈半跪状的女子是圣徒圣芭芭拉。她虔心垂首,微露羞怯,表达出对圣母和圣子的崇敬恭顺。画作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神态秀丽文静,表情端庄安详,既圣洁又慈爱。双手的动势有一种正在把小耶稣递出去的感觉,也预示着未来耶稣将为人类牺牲的结局。

17888 4
拉雯尔德《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公有领域)

整个画中特别吸睛的,就是前景下方的这两个超级可爱的小天使啦!这两个小家伙,正睁着滚圆的大眼睛,仰望着圣母子的降临,满脸的童真稚气,满纸的萌态可掬!这正是拉斐尔自己童心的展现,堪称神来之笔。

这幅画现在收藏在德国德累斯顿‘历代大师画廊’。你只要去了德累斯顿,你就随处都可以看见以这两个可爱指数爆棚的小天使为主题的各种纪念品!

对于这些美丽超凡的女性形象,拉斐尔自己说过:完美的美人难得一见,因此,我只好靠自己的想像来创造一位理想中的美神。也就是说,拉斐尔其实是把很多美丽女性的特点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些经典的、美丽的、超凡脱俗的圣母形象。

拉斐尔名声鹊起 婚姻成了问题

随着拉斐尔的名声鹊起,身价地位水涨船高。再加上教皇又对他恩宠无比,此时的拉斐尔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艺术家了。面包师的女儿玛格丽塔,出身寒微,在当时门第森严的社会中是不可能嫁入豪门的。那,嫁给拉斐尔呢?嗯,几个月前或许可以,但现在拉斐尔碰到了一个问题。

尤里乌斯二世去世后,继任教皇是来自美第奇家族的利奥十世。这位利奥十世在其它方面还真乏善可陈,但在生活的穷奢极欲和花钱赞助艺术这两件事情上,堪称是西方宗教史上最厉害的,没有之一!他在当选为教皇之后,就曾说过:既然上帝选我当教皇,那就让我好好地享用他吧!他在位十年,不但花光了前三任教皇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巨额财富,死的时候,还欠了够教廷运作几十年那么多的钱!不过,他对于艺术的慷慨确实也极大的推动了文艺复兴达到顶峰。

他非常宠爱拉斐尔,任命拉斐尔为教廷总设计师和文化大使,并慷慨地资助他进行艺术创作。这是拉斐尔亲笔完成的《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像》(Portrait of Pope Leo X and Two Cardinals),画中三人全都来自美第奇家族。端坐中央的这位就是教皇利奥十世,画面左侧这位是利奥十世的表兄弟朱利亚诺‧美第奇,后来成为教皇克莱门七世(Clemens PP. VII)。右侧这位名叫罗伊吉‧罗斯,是利奥十世的一个表亲。

17888 5
拉斐尔的《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像》(Portrait of Pope Leo X and Two Cardinals)1518-1519年(公有领域)

利奥十世实在是太喜欢拉斐尔了,太想帮他成为一个更有地位的人了,甚至晋升为贵族。那怎么办?有办法!利奥十世直接命令拉斐尔迎娶一位当朝红衣大主教的侄女为妻,拉斐尔就将一跃成为教廷上层圈子里的人物了。然后,因为他卓越的画技和高超的艺术修养,再破格把拉斐尔晋升为红衣大主教。这样一来,拉斐尔就妥妥地进入上流社会了!

拉斐尔开心嘛?我猜是开心的,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男人,能够成为一名红衣大主教,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此前和此后,都没有任何一个靠画画为生的人达到过这样的地位。

但是,有一个问题,此时的拉斐尔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地位低微的玛格丽塔,这可如何是好啊?唉。凡是情商高的、八面玲珑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轻易孤注一掷,很难为了爱情或理想抛开一切!拉斐尔,也做不到!于是,虽然心有不甘,但他还是答应了教皇的赐婚,和这位名叫玛利亚‧比别娜(Maria Bibbiena)的姑娘订了婚。然后,就一直拖着不完婚,然后,就一直拖到了去世。

拉斐尔和玛格丽塔已经秘密结婚?

2005年的时候,有一个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名叫库鲁兹,他兴高采烈地宣布了一项重大发现。他非常确定地表示,经过认真研究,他确信,在答应教皇做主的婚约之前,拉斐尔的确是和玛格丽塔已经秘密结婚了!有证据吗?有!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过的那幅‘多娜‧薇拉塔’。

这幅画堪称是拉斐尔版的蒙娜丽莎。身着华贵衣裙,头戴白纱的少女露出神秘的微笑。而且,有没有一种婚纱照的感觉。嗯,如果摆在胸前的那只右手的无名指上能有一只戒指,就完美了,就更像是一幅婚纱照了!没错!

17888 6
拉雯尔(La donna velata )(公有领域)

库鲁兹通过对拉斐尔同时代的各种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以及使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对画作进行扫描后,发现画中少女原本的的确确是戴着戒指的,而且画面背景处还有一些象征婚姻的植物图案的。但是,那为啥都没了呢?

大家还记得我在开头说过,这幅画在拉斐尔临终前被他的徒弟罗马诺找了出来。拉斐尔去世后,罗马诺就在画作上动了手脚,擦掉了戒指和一切与婚姻有关的象征图案,隐藏起了他老师的这段隐秘情事。这么做的目的,一个是为的避免触怒教廷高层,再一个就是要维护拉斐尔高贵的名誉,让他去世依然还可以享有应有的尊荣。

而且,库鲁兹进一步指出,画中一系列有关婚礼的饰物都在暗示拉斐尔的那场秘密婚恋。玛格丽塔右手置于胸前的动作,表示爱的“坚贞”——你看,这个“爱”字,是有个心的。用手摀住心,既像征着爱来源于心,也表示要保护这份珍贵的感情。还有头上佩戴着的珍珠饰物。按照当时的风俗,只有新娘在婚礼上才能佩戴的珍珠饰物。而且,“珍珠”的拉丁文就是“玛格丽塔”。还有背后被抹去的那些象征爱情、生育力和忠诚的植物,这些植物是文艺复兴时期表达爱情和婚姻的象征物。

还有一幅画可为佐证,就是这幅被称为《弗纳丽娜》La Fornarina的名作。这幅画也曾被他的学生抹去了很多象征婚姻的东西,后来经过修复才呈现出了原本的面貌。弗娜丽娜的动作和多娜‧薇拉塔非常接近,注意她左臂膀上的蓝色带状饰物,上面刻着:拉斐尔‧乌尔比诺。这可不仅仅是签名,而是像征着这两个有情人彼此的归属和承诺。

这位玛格丽塔不仅给了拉斐尔爱情的温存,还成为他笔下那众多甜美、安详、纯洁、温润圣母形象的模板。

而且,还记得上一集里我讲到的《雅典学院》嘛?拉斐尔把自己和玛格丽塔都画进了画中。爱你,就让你永远留在画里!这难道不是一种极为浪漫的方式吗?只不过难度有点大,不然,我也想试试!

插一句,在拉斐尔去世4个月之后,一个署名“寡妇玛格丽塔”的、来自锡耶纳城面包师家的女子,走进了罗马圣阿波洛尼亚女子修道院,成为了一名修女。终其一生,他们都没有名正言顺地走到一起。

300年后的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一定是被这段故事感动到了,于是,他画了一幅《拉斐尔和弗纳丽娜》(Raphael and La Fornarina)。画中,拉斐尔怀抱美人,回头看着刚刚完成的画像。画中的弗纳丽娜安详地看向画外,头上戴着珍珠头饰,右手戴着戒指。三百年后,在安格尔的帮助下,这对有情人名正言顺的完成了婚约!

17888 7
《拉斐尔和弗纳丽娜》(Raphael and La Fornarina)。(公有领域)

“画圣”拉雯尔 学院派美术的鼻祖

拉斐尔完美,温和,细腻的绘画风格,直接影响了后世数百年的欧洲艺术圈,被公认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学院派美术的鼻祖。今天,美术学院的老师、学生,以及学院派出身的艺术家们,他们使用的作画方法,本质上都是从拉斐尔那里传承下来的,几乎所有的学院派都是在秉承拉斐尔的作画方法在创作。所以,拉斐尔可以说是美术学院体系的“祖师爷”。所以,尊他为‘画圣’,实至名归。

后来,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一群英国画坛新人,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人物造型和优美的绘画风格,已经被后来的法国学院派艺术风格弄得过于僵化和迂腐了。于是他们呼吁绘画应该回归到拉斐尔之前,应该追求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强烈的表现方式,他们被称为‘拉斐尔前派’。他们好不好不是我想说的,我想说的是,拉斐尔这个名字,其实已经成了西方艺术流派分野的一个重要标志了。

拉斐尔去世后,被特别允许埋葬在罗马的‘万神殿’里。这个‘万神殿’,是古罗马五贤王时代的皇帝哈德良修建的,堪称是古罗马时期留下来的最为经典的、不多的建筑之一。一直以来,‘万神殿’堪称是罗马的最高精神领地。能埋葬在这里的几乎无疑不是历代君王,和战功赫赫的王侯将相,只有拉斐尔这一个艺术家。这也说明当时在意大利人的心目中,拉斐尔的确地位尊崇。

1861年,意大利实现统一后的第一任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最崇拜的人就是拉斐尔。即位后,他下令把拉斐尔的棺材打开,希望确定一下大师的遗体是否安然无恙,确定之后又重新下葬。当时的开棺和下葬仪式都非常隆重,现在,如果您到罗马的万神殿参观的话,在那里所看到的拉斐尔的石棺,就是1867年重新下葬时制作的。

在‘万神殿’拉斐尔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拉斐尔在这里安息。在他活着的时候,大自然感到了败北的恐惧;而当他一旦溘然长逝,大自然又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好了,一代画圣拉斐尔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从下一期节目开始就进入第二季的番外篇了。我将会为大家带来几位大音乐家的精彩故事!《大话西油》,咱们下次见!

《大话西油》制作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7/24/n13111339.htm

一千多年以前,一个平凡的春日的清晨,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扰乱了一个隐士的睡梦。隐士醒来后,没有空闲去责怪那喧闹的啼鸟,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整夜的潇潇风雨,又想到窗外的满树芳菲,此时大半都已凋落了吧?

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是这样一个极其寻常的风景,无意流露的心绪,经由诗人的妙笔和巧思,被勾勒成诗情画意的文字,定格成永恒的画面。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唐诗《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以至于人们一说起诗歌,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唐诗里有一大流派,叫“山水田园诗派”,其中最著名的诗人是王维和孟浩然,世称“王孟”。今天我们要赏析的就是大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短短二十字,语意浅显,哪怕是年幼的孩童也能读懂。其实,很多人的诗歌启蒙,就是从《春晓》、《静夜思》这样的五言小诗开始的。

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古韵流芳】节目组制作

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1OYKxRpBsudVX2zY2rrdw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7/7/n13074210.htm

年少时的我们,是有雄心壮志的。总是想要有一番作为,来完成我们的梦想。可是真正能够达成梦想的却是寥寥无几。想想也有道理,因为梦想就是梦想,梦中的东西想成真,难度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梦想已经没有机会成真了。于是开始清醒,从梦中醒来。理智战胜了梦想,会发现有些东西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而有些东西不用太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我们开始想明白了,一切随缘,就好。

闲来无事翻一下古籍,会发现原来很多的真理古人已经清清楚楚的记录下来了。《朝野佥载》中记载了一篇关于魏征的小故事。说唐朝魏征任仆射时,有两个主管为他办事。长参时,魏征刚刚躺下,两个人就在窗前议论。一个人说:“我们的官职,都是这个老翁决定的。”另一个说:“都是由天定的。”魏征听到后,就写了一封信,派那个说“老翁定的”的人送了侍郎府。信上说:“请给此人一个好官职。”但这个人不知信的内容。不巧,他出了门就心口痛,不能去,只好靠那个说“由天定”的人送信。第二天下来批注“由老翁”那人被留放;“由天上”那人被留下。魏征很奇怪,问到他们,他们就把实情全告诉了魏征。魏征于是长叹说“官职俸禄认为是由天定的,大概不假啊!”

不投机信天的人得福报,而相信人不信神的人得不到保护。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是有非常简单的道理在里面的。神总比人能力大吧,信神之人不投机取巧,不伤害别人的利益,顺从上天的安排。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年的诸葛亮就深谙此理,可是毕竟要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明知道不会统一天下,也只能为之。却也留给我们后人一句“成事在天,谋生在人”的名言,来警示后人不要太执迷于得不到的东西。

该努力努力,该放下放下,只管努力不执结果,才是最好的。一切随缘,就好!


正見 / 原文网址:http://www.zhengjian.org/node/269098

动人的故事,讲述着西方艺术史!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话西油》!

为了他,教宗把众大师画作全铲了!他是文艺复兴第一年轻才子!文艺复兴第一画:《雅典学院》!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顶王冠的话,那么这顶金光闪闪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就要数“文艺复兴三杰”了。在这三杰中,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我都已经讲过了,那么这最后一杰:拉斐尔,就是我们本季《大话西油》最后两集的主人公!

文艺复兴第三杰:“画圣”拉斐尔

拉斐尔‧桑齐奥(Raphael Sanzio)是三杰中最年轻却最早去​​世的,37岁就被上天招了回去。而且巧的是,他出生的日子和去世的日子是同一天:都是4月6日。以前,我曾开玩笑说要做一个“英年早逝大艺术家天团”的节目。在这些遭到上天妒嫉而早早离去的英才中,如果按照才华和对后世的影响力而言,莫扎特和拉斐尔无疑应该当之无愧地担任团长和副团长。所以,第二季节目我用拉斐尔来收官,堪称完美!

2012年12月,伦敦苏富比年尾最重要的一场拍卖会拉开了帷幕。这场拍卖会上最炙手可热的拍品并不是什么某王室的奇珍异宝,某家族的钻石玛瑙,而是一幅不大的素描手稿!这幅不大的小画,却引来了当天最火热的一轮竞拍。最终,来自美国的亿万富豪、金融投资家里昂‧布莱克(Leon Black)以4800万美元的高价拍得此画。就是这幅《青年使徒头像》(Head of an Apostle)。

如果这事到这儿就结束了,那他就不值得作为今天故事的开场来说了。这事接下去的发展很有趣。当这位亿万富翁布莱克高高兴兴地准备拿着画走人的时候,变故顿生,有一个人突然跳了出来大喊:“留下画,不准走!”嗯?谁啊?

英国文化部部长艾德‧维济(Edward Vaizey)。这个英国人得知此画被一个美国人给买走了之后,立马签署了一项临时禁令,禁止这幅画在2014年的7月之前离开英国。这又是为啥呢?

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原来这个英国人太爱拉斐尔了,这幅《青年使徒头像》的素描,正是拉斐尔为他人生最后一幅画作《基督变容》(Transfiguration)做准备时画的一幅素描。这件作品自从18世纪起就一直由英国德文郡公爵家族所拥有,也是为数不多流入英国的拉斐尔真迹。可是,这场拍卖却将此画落入了该死的美国佬手中!可恶啊可恶!于是,英国官方出手了!这件事可是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呢,当时大小媒体争相报导了这则政府亲自出手拉偏架的消息。
但是,毕竟这是人家光明正大拍卖来的,你是没理由真的不让人家拿走的,那怎么办呢?只好官方出一个临时禁令:在2014年7月前,不准你带走这幅画。目的是啥呢?目的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内能有一个英国买家出价将这幅画买下来,让其可以继续留在英国。

17887 1
拉斐尔《基督变容》(Transfiguration)。(公有领域)

这要是在中国是没问题的!中共肯定会找一个有钱的大佬以私人名义把画买过来,然后党媒再来一顿爱国主义宣传炒作,最后,拉斐尔就成了中共洗脑教育下的一个标志物,和邱少云、黄继光们一起被写进小学课本!可惜,英国政府没有中共这两下子,英国的富人们也没受过爱国主义洗脑,完全不搭理政府的这番苦心啊。末了,也没人出手将画买下来,最终还是被这个美国人给带走了!

这则趣闻就引出了咱们的主人公,被后世尊为“画圣”的拉斐尔。拉斐尔是一个艺术家二代,爸爸是乌尔比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宫廷画家。所以画画这件事拉斐尔是从小就受到过专业熏陶的。再后来,父亲发现儿子的才华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就把他送到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当时最出名的一个大画家佩鲁吉诺那做学徒。

佩鲁吉诺这个人挺有意思,他算得上是意大利版的“江郎才尽”。在他创作的巅峰时期,那是硕果累累啊!还曾经作为全意大利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受邀为西斯廷礼拜堂画壁画,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但是,晚年的佩鲁吉诺灵感枯竭,下笔虽然越发纯熟但却了无新意,人物看起来千篇一律。米开朗基罗就毫不客气地说他的作品“一无是处”。后来佩鲁吉诺干脆弃笔从商,用之前画画挣的钱投资房地产,又娶了个年轻太太,渐渐就不再为后世所熟知了。

《圣母的婚礼》

21岁那年,拉斐尔画了一幅《圣母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the Virgin,Painting by Raphael)。这个题材他师父几年前也画过一幅,下面我们把两幅画放一起来看看。右边这幅是拉斐尔的,左边是佩鲁吉诺的。是不是很像?非常像,对吧!

但是,有没有觉得拉斐尔好像用了美颜,人物的颜色、比例、姿态都比他的老师更胜一筹。拉斐尔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模仿的人,那时候他的作品已经和佩鲁吉诺的如出一辙,真假难辨,以至于后来许多他的早期作品都被误认为是佩鲁吉诺的手迹。

17887 2
拉斐尔《圣母的婚礼》。(公有领域)

而且,拉斐尔还是个非常会经营自己的人,情商很高。在还没有正式出师的时候,拉斐尔就已经开始在画作上署名,并且开始接受酬金了。按照当时的潜规则啊,一个画家在还没有自立门户的时候是不能在画作上署名的,也不能直接收客户的酬金。我之前讲过的威尼斯画派的提香和他师兄乔尔乔内,就是因为这个事被贝利尼老师逐出师门的。但拉斐尔就可以,而且是正儿八经得到了佩鲁吉诺老师允许的。可见拉斐尔不但招人喜欢,而且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人处事也极为谦和、圆融。

不过呢,有一个像拉斐尔这样的徒弟,自己肯定是会被历史记住的。但也正因为有一个像拉斐尔这样的徒弟,佩鲁吉诺才会永远被掩盖在他过于耀眼的光芒里了!

21岁这一年的拉斐尔有点小小的迷茫,从老师那儿已经再也没办法学到更多东西了。此时的自己,虽然已经掌握了不少绘画本领,但总觉得还是差一点,差一点能够让自己的艺术造诣产生质变的东西。

到佛罗伦萨 拉斐尔向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学习

突然,一个消息传来,佛罗伦萨即将举行一场旷世对决,当时欧洲最耀眼的两位大师: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要在佛罗伦萨市政大厅的墙上各自绘制一幅壁画!并将决出到底谁才是当世第一大画家的江湖地位!

听到消息拉斐尔兴奋坏了,能亲眼目睹当世第一高手的对决,这对一个已经在艺术圣殿登堂入室却遭遇瓶颈的后起之秀而言是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二话不说,立刻买了北上的车票,直奔佛罗伦萨!

关于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这场世纪对决的故事,我在第一季米开朗基罗的系列中有过详细讲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总之,两位大师的草图公开展览了几天。那几天维奇奥宫每天都是人潮汹涌,各地闻讯而来的艺术家们看到两位大师的草图后那是即震惊又灰心。震惊,当然了,看到这样的杰作当然会被震撼到。灰心呢,是因为觉得跟大师一比,完了,看看这艺术的高峰,简直难以望其项背。唉,算了,还是回家改行卖包子得了!

拉斐尔也很震惊但却毫不灰心,相反,他兴奋极了。他突然发现,原来绘画还可以有这样广阔且激烈的表现方式,太赞了!那几天,他一大早就来到草图前临摹,沉思,观察,直到深夜方才离去。

两位大师虽然没有直接教授他任何技艺,但凭借过人的悟性和非凡的天赋,年轻的拉斐尔在这场艺术史上最传奇的烂尾大战中获益良多!而这些收获,也为不久之后他扬名罗马打下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之所以我说是烂尾大战,大家可以去看看我之前的节目就知道了!

1508年深春,这场大战已经过去四年了。米开朗基罗此刻正在奋力描绘着那个注定将名垂千古的天花板,达芬奇也正在米兰展开他的各种科学探索。而即将站到艺术巅峰的拉斐尔,还在等待着一个机会。

前往罗马为教宗效力

这天傍晚,这个机会随着一匹快马来到了佛罗伦萨。拉斐尔的同乡、教宗尤里乌斯二世眼前的红人、教廷总建筑师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专程派人送来一封信,盛情邀请拉斐尔前往罗马为教宗效力!

放下信,拉斐尔走到窗前,望着那轮初升的新月陷入了沉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一转眼在这座百花之城已经逗留四年了,随着美第奇家族的失势,佛罗伦萨往昔的繁华一去不再,而此时的罗马正在汇聚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正在成为整个意大利乃至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拉斐尔轻轻叹了口气,暗道:看来,是时候离开了!

有“战神教宗”之称的尤里乌斯二世,是天主教史上为数不多的、颇有建树的教宗之一,开疆拓土和文化艺术,是他最热衷的两件事。

人间的事情很有意思,当一个天象要到来的时候,人间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诞生一批来顺应并推动天象的能人!在神要复兴西方神传文化艺术这个天象到来之后,一大批天才的艺术家就应运而生了。但如果只有艺术家,却没有有足够实力、足够地位能赞助艺术并推动艺术的君王和上层人士,那也很难形成一个足以影响整个时代的风云大事。所以,好几位名声显赫的君主也随之来到人间!比如:洛伦佐‧美第奇,教宗尤里乌斯二世和之后的利奥十世、米兰公爵斯福尔扎,以及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等等等等。他们和以三杰为代表的一大批天才们一起,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

尤里乌斯二世的教廷首席建筑师布拉曼特是拉斐尔的前辈兼同乡。他很早就听说了拉斐尔的名字,在看过他的一些作品小样之后,就非常确定他正是教宗要寻找的人。于是,他便极力向尤里乌斯二世推荐拉斐尔。

尤里乌斯二世虽然出身低微,但是艺术品位却丝毫不差,他仅仅看了拉斐尔的一幅作品草图之后,就立即断言:这个年轻人绝非寻常之辈,而且当下立即决定将梵蒂冈总计四个大房间的装饰工作交给拉斐尔。这位教宗办事是真痛快啊!他当时看到的就是拉斐尔的这幅《下十字架》的草图。

梵蒂冈的“拉斐尔展厅”

现在当你参观梵蒂冈的时候,这四个房间在导览地图上就被明确标注成“拉斐尔展厅”,也就是被艺术史家们称为“拉斐尔的四个房间”的房间,这四个房间堪称是艺术史上最大名鼎鼎的房间了。当时都是教宗重要的签字办公、会见贵宾,以及沉思独处的地方,可见尤里乌斯二世对拉斐尔有多器重。

据记载,这些房间在尤里乌斯二世当上教宗之前就已经在进行壁画的装饰工作了。而且巧的是,当时主持壁画工作的几位艺术家之一的正是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而等教宗任命拉斐尔的时候,壁画的绘制工作已经都完成大半了。

但心花怒放的教宗干脆下令,把之前那些人画的壁画统统从墙上铲掉,给我们的年轻才俊腾地方。哎呀,你就说尤里乌斯二世有多爱拉斐尔吧!但拉斐尔确实很会做人,他一再坚持要留下一些他老师的作品,不能全铲掉!最终,教宗答应留下了佩鲁吉诺的一件作品,其他人的就都铲掉了。

不过,从这件事也看得出教宗尤里乌斯二世还真是个敢想敢干、当机立断的人。一千多年的老教堂说拆就拆,墙上那么多艺术家的壁画还没画完,说铲就铲。哎呀,他对艺术的热情之高,在整个宗教史上也不多见。因为尤里乌斯二世非常清楚,这些神明借艺术家之手所展现的奇迹,不但对保护教廷权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会让他这个教宗名留青史。

这四个房间前前后后总共花了他十五年时间才全部装饰完毕。如果有一天您去到梵蒂冈的时候,这四个房间可千万别匆匆而过,因为这些画作是艺术史上极为精彩的鸿篇巨制。

《雅典学院》:文艺复兴艺术的代表作

在这四个房间的众多画作中,最著名、最经典,也最终令拉斐尔名垂青史的,就是这幅画在签字大厅墙上的《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 Athens)。

17887 3
拉斐尔的不朽巨作《雅典学院》。(公有领域)

和其它作品不同,《雅典学院》既不是历史场景,也不是宗教奇观,它更像是由拉斐尔担任导演,邀请诸位古希腊圣贤们共同表演的一场大戏。其卡司阵容之盛,震烁古今。看这幅画要像看《清明上河图》一样,一点一点地仔细看,看的时间越久越能体会个中三味。我们来想像一下啊,当年拉斐尔站在前面画,教宗就站在后面眯着个眼睛看。拉斐尔一边画,一边指着一个个的人物跟教宗解释:这个是谁,那个是谁。来,下面,我也来指给你们看看这些画中人都有谁。

我们从画面正中间的主角开始。左边白胡子这位就是柏拉图,正是当时闻名遐迩的“柏拉图学院”的创办者,这件作品的名字《雅典学院》便由来于此。插一句,今天英文中的“学院”这个词Academy,正是从“柏拉图学院——Akademeia”这个希腊文演变而来的。

柏拉图右边这个人就是他的高徒亚里士多德。师徒二人的动作很有意思,柏拉图右手指天,意思就是:真正的智慧不在人间,而在神那里。亚里士多德则右手伸开,手掌向地,意思是说:神的智慧恰恰就体现在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上。

在处理柏拉图这个人物时,拉斐尔是照着达芬奇的样子画的,柏拉图的脸就是达芬奇的脸。再来注意看一下画面正中前景处这个很显眼的人物,就是这位坐在台阶上埋头写作的家伙。

这个人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而他的脸是照着米开朗基罗的样子画的。这是拉斐尔既调皮又有趣的神来之笔,将两位伟大先哲和两位当世大艺术家来一个比对。嗯,当教宗看到这里时,恐怕也会会心一笑吧。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有了,那么他们的老师——古希腊最伟大的圣人苏格拉底呢?就在这,这位身着绿色衣袍,正在向人们说着什么的这个人,就是苏格拉底。而站在他对面,正在聆听圣人教诲的这位金盔金甲的英俊青年,正是亚历山大大帝。其他名人还有:蹲坐在左下角奋笔疾书的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右下角弯着腰拿着圆规作图的是几何学家欧几里德。

插一句,欧几里德的样貌是照着布拉曼特的样子画得。还有半躺半坐在台阶正中,敞着怀晒太阳的那位,是古希腊一个叫做“犬儒学派”的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

关于这个第欧根尼有个小故事。这哥们平日的行事作风有点丐帮的意思,就是放弃了所有世间的物质享乐,游走江湖,乞讨为生。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久闻第欧根尼的大名,就来到雅典的集市上找他。只见破衣烂衫的第欧根尼正靠在街角的半截墙壁边上晒太阳呢!

亚历山大大帝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和蔼地问道:请问,您是第欧根尼嘛?

第欧根尼非但没有受宠若惊,反而有点不耐烦地瞥了他一眼说:“哎哎哎,能不能躲开点?你挡着我的阳光啦,知不知道!”呵,有个性哈!

下面我要让大家仔细看看,在所有人物中只有两个人没有专心扮演自己的角色,而是开了小差的正在望向画面外的你!来找找是哪两个人?!对了,就是他们俩!

戴着黑帽子的这位,就是画家拉斐尔自己。而这位一袭白袍的女子就是他深爱的一位情人。唉,想来和艺术家恋爱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你的脸一不小心就会被留在历史的画卷里!关于拉斐尔的这位红颜知己啊,我在下一集里会讲到。

拉斐尔作品温和周正 当时盛名在达芬奇之上

对于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们而言,他们真的是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此前,由于基督教会的严格管制,艺术家们是不可以轻易描绘古希腊古罗马时代那些神话人物或圣人先哲的。因为对基督教而言,他们都是异端,都是牛鬼蛇神。直到文艺复兴的曙光照耀到欧洲大陆之后,这些题材才渐渐成为艺术创作中的主流。

对拉斐尔而言也是如此,基督教世界里的最高统治者——教宗,并不介意在自己的宫殿里歌颂古希腊罗马的圣人,这在几十年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或许拉斐尔本人当时没觉得怎么样,但几百年后当我们再回头去看的时候就会惊奇地发现,不管是这幅作品的内容还是为表现这个内容所采用的形式,都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时代的胜利。

而拉斐尔,则亲手为这个时代完成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整幅画古典神圣,构图严谨,布局讲究,场面宏大,色泽鲜亮,人物生动,细品之下,妙趣横生!堪称文艺复兴艺术的代表之作!

拉斐尔是个非常善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人。瓦萨里在他的传记中就这样说过:拉斐尔从米开朗基罗那里学到了激情澎湃的人体,从达芬奇那里学到了端庄典雅的形态,然后将其融会贯通,最终发展出一种综合了各家之所长、大方端庄的艺术形式。

确是如此,拉斐尔的作品既不像达‧芬奇的那样崇高而神秘,也不像米开朗基罗的那样澎湃而炽热。他的作品温和周正,雅致隽永,看了以后虽然不太会立刻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但却会让你久久回味。

17887 4
《圣礼的争辩》(Disputation of the Sacrament),1509年—1510年,于梵谛冈宫签字大厅。(公有领域)

再一个,拉斐尔一直为人所称道的就是他的高情商。一般而言,艺术家给人的感觉要么就是性格古怪,不善言辞;要么就是脾气火爆,桀骜不驯。但拉斐尔不是,他为人处世表现得远超自己年龄的成熟。作为最受教宗宠爱的艺术家,他没有丝毫的骄横跋扈,相反却极为谦和友善,教廷上下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

跟教会之外的各界赞助人的关系也都非常好,哪位金主也不得罪。从来没听说过他会像达·芬奇那样被债主追着跑,或是像米开朗基罗那样跟教宗吵得面红耳赤。用现在的话形容他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在《雅典学院》大获成功之后,无数高层教士、上层贵族和豪门大阀接踵而来。他们不仅委托拉斐尔绘制艺术品,还请他担任外交及文化大使。从1509年开始,拉斐尔先后担任教宗尤利乌斯二世和继任教宗利奥十世的首席艺术顾问。

今天,拉斐尔好像远远的不如达·芬奇出名,但在当时,拉斐尔的盛名还在达·芬奇之上!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之一!

高情商带给拉斐尔的另一项重要技能就是:非常善于组织团队带学生。

君士坦丁大厅

在四个房间的壁画群中,有大量尺幅巨大、人物众多的作品,尤其以“君士坦丁大厅”里的几幅最为典型。要圆满完成如此体量的作品,如果艺术家本人没有对团队出色的掌控能力和组织能力,是不可想像的。

17887 5
君士坦丁大厅,是拉斐尔四个房间里最大的一间。(公有领域)

“君士坦丁大厅”是拉斐尔四个房间里最大的一间,以古罗马君主君士坦丁大帝的名字命名,画作所描绘的正是君士坦丁的生平事迹。但这些巨幅画作其实已经不是由拉斐尔完成的了,因为他只来得及确定作品的构图和主要人物的形态位置之后,就突然撒手人寰了。拉斐尔去世后,画作由他的两位高徒朱利奥‧罗马诺(Giulio Romano)和弗朗西斯卡‧彭尼(Gianfrancesco Penni)合力完成。

这几幅画中我想重点来讲一讲这幅《米尔维安桥之战》(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

画面正中这位身穿黄金战甲、跨下神俊白马,手持长矛、威仪赫赫的正是君士坦丁大帝。这个姿势非常经典,和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上关于君士坦丁出征的浮雕如出一辙。君士坦丁的背后是两副高举着的十字架,十字架上方有三名天使,昭示着皈依了上帝的君士坦丁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画面右下角那个抱着自己的马正在沉入水中的人,正是这场战役的敌对方,君士坦丁大帝的敌人——马克森提乌斯。

17887 6
《米尔维安桥之战》,朱利奥‧罗马诺(Giulio Romano)绘。(公有领域)

米尔维安桥之战,是君士坦丁成就霸业的一场关键大战,战事就发生在罗马城外台伯河上的“米尔维安桥”附近。据说大战之前,还不是基督徒的君士坦丁梦见了上帝显灵,于是他便请求上帝的帮助。醒来后,他命令士兵高挂绣着十字架的旗帜,以示敬仰上帝之心。

果然,在战况最胶着的时候,上帝派来天使助阵,一举大败兵强马壮、实力不凡的马克森提乌斯,一举奠定霸业。随后,君士坦丁不但为遭受了三百多年迫害的基督徒平反,还大力倡导基督教信仰,兴建教堂,赋予教会极大的权力和福利,并将罗马作为基督教圣城由教会管辖,自己则迁都到了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现在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此后,就有了东西罗马的分野。君士坦丁大帝在临终前也正式皈依成为了一名基督徒君主。

这幅《米尔维安桥之战》,战斗场面纷繁复杂,无穷无尽的军队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地平线。和拉斐尔的作品相比,两位弟子笔下的群像场景更加无序,人物表情也更为夸张。总体而言,这幅画比起客观地描绘场景,更像是主观地炫技。

日后,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被更多的后辈艺术家学了过去,并在文艺复兴晚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矫饰主义”艺术。

意大利贵族米兰多拉:拉雯尔名声之生命将永世长存

拉斐尔去世七年之后,神圣罗马帝国君主查理五世攻克罗马并纵容士兵洗劫。拉斐尔的弟子们被迫逃离罗马,流散到世界各地,继续靠着从拉斐尔那学来的手艺混饭吃,并把拉斐尔崇高完美的艺术理念流传了下去。

毕生致力于营造纯洁、高雅艺术风格的拉斐尔,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艺术竟会以这样一种方式传播到整个欧洲,并一直影响了到了19世纪的大卫,安格尔,乃至后来法国学院派中大名鼎鼎的诸位大师。

他们无一不是从拉斐尔身上学到了这种优雅、周正的美感。当年拉斐尔给学徒所画的素描范例,很多至今依然是各大美术学院的教学素材。尽管拉斐尔只活了短短的37年,但他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到今天仍在继续。于是,后世史家尊他为“画圣”!

在拉斐尔去世的时候,意大利贵族米兰多拉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他年纪轻轻就结束了第一生命,而他的第二生命——即不受时间与死亡所限名声之生命,将永世长存。

嗯,说得没错!

“画圣”拉斐尔的故事先讲到这,下一集《大话西油》,咱们接着讲!

《大话西油》制作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7/23/n13110993.htm

为甚么要救度众生

save

为什么人类是迷的社会

为什么人类是迷的社会

为什么会有人类

human

退出中共党、团、队人数

3tui
451,244,156

破网与禁书下载

freegate

免费下载自由门
专业版8.00  zip  exe
安卓版5.0  apk

wugate

免费下载无界浏览
电脑版2132  zip  exe
安卓版无界一点通  apk

神州明见

免费下载神州明见
手机版 V7.1  apk
电视机顶盒版 V7.1  apk
神州明见網頁版 V2.0  下载  开启
二维码小助手 V4.3  下载
直接翻墙浏览器手机版 1.0  下载

爱博电视

免费下载爱博电视
PC版(180318)  exe

 

网必通

免费下载网必通
手机版apk   zip
 

神韵全球巡回演出预告

shenyun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