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战乱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和平生活。日本投降,人民沉浸在胜利喜悦中。延安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得知日本投降的当天,毛泽东连夜向所属各部多次下达作战命令,接受日本受降。快就按既定方针引发夺权内战,中国人民再次被卷入战乱烈火中。
今天,在日本投降八十周年之际,回顾、反思抗日战争悲壮、惨烈的历程,对中国人来说,揭露中共自诩“抗日中流砥柱”的谎言很有必要。
八年抗战中,中日双方参战部队在十万人以上的大型会战有22次:
1
淞沪会战
地点 : 上海
时间 : 1937.8-11
参战兵力 :
中:约75万
日:约25万
伤亡人数
中:约30万
日:约4万
中方统帅 : 蒋介石(兼)
2
太原会战
地点 : 山西太原
时间 : 1937.9-11
参战兵力 :
中:约28万
日:约14万
伤亡人数:
中:约10万
日:约3万
中方统帅:阎锡山
3
南京保卫战
地点 : 南京
时间 : 1937.12.1-12.13
参战兵力 :
中:约15万
日:约20万
伤亡人数 : 中:约5万(含平民)
日:约1.2万
中方统帅 : 唐生智
4
徐州会战
地点 : 江苏徐州
时间 : 1938.1-5
参战兵力 :
中:约60万
日:约24万
伤亡人数 :
中:约6.5万
日:约1.6万
中方统帅 : 李宗仁
5
兰封会战
地点 : 河南兰封
时间 : 1938.5-6
参战兵力 :
中:约15万
日:约2万
伤亡人数 :
中:约2万
日:约3千
中方统帅 : 薛岳
6
武汉会战
地点 : 湖北武汉
时间 :1938.6-10
参战兵力 :
中:约110万
日:约35万
伤亡人数 :
中:约25万
日:约3.5万
中方统帅 : 陈诚、蒋介石(督战)
7
南昌会战
地点 : 江西南昌
时间 :1939.3-5
参战兵力 :
中:约20万
日:约12万
伤亡人数 :
中:约5万
日:约1.2万
中方统帅 : 薛岳
8
随枣会战
地点 : 湖北随县、枣阳
时间 : 1939.5.1-5.24
参战兵力 :
中:约22万
日:约11万
伤亡人数 :
中:约2.8万
日:约1.3万
中方统帅 : 李宗仁
9
第一次长沙会战
地点 : 湖南长沙
时间 : 1939.9.14-10.8
参战兵力 :
中:约24万
日:约10万
伤亡人数 :
中:约4万
日:约3千
中方统帅 : 薛岳
10
桂南会战
地点 : 广西南宁
时间 : 1939.11-1940.11
参战兵力 :
中:约25万
日:约10万
伤亡人数 :
中:约2.3万
日:约8千
中方统帅: 白崇禧
11
枣宜会战
地点 : 湖北枣阳、宜昌
地点 : 1940.5-6
参战兵力 :
中:约35万
日:约12万
伤亡人数 :
中:约6万
日:约1.2万
中方统帅 : 李宗仁
12
豫南会战
地点 : 河南南部
时间 : 1941.1-2
参战兵力 :
中:约15万
日:约7万
伤亡人数 :
中:约1.5万
日:约9000
中方统帅 :李宗仁
13
上高会战
地点 : 江西上高
时间 : 1941.3-4
参战兵力 :
中:约10万
日:约4万
伤亡人数 :
中:约2万
日:约1.5万
中方统帅 : 罗卓英
14
晋南会战
地点 : 山西南部
时间 : 1941.5-6
参战兵力 :
中:约18万
日:约10万
伤亡人数 :
中:约4.2万
日:约3000
中方统帅 : 卫立煌、何应钦
15
第二次长沙会战
地点 : 湖南长沙
时间 : 1941.9-10
参战兵力 :
中:约30万
日:约12万
伤亡人数 :
中:约7万
日:约2-3万
中方统帅 : 薛岳
16
第三次长沙会战
地点 : 湖南长沙
时间 : 1941.12-1942. 1
参战兵力 :
中:约30万
日:约12万
伤亡人数 :
中:约3万
日:约5-6万
中方统帅 : 薛岳
17
浙赣会战
地点 : 浙江、江西
时间 : 1942.5-9
参战兵力 :
中:约30万
日:约14万
伤亡人数 :
中:约7-8万
日:约3.5万
中方统帅 : 顾祝同
18
鄂西会战
地点 : 湖北西部
时间 : 1942.5-6
参战兵力 :
中:约20万
日:约10万
伤亡人数 :
中:约4万
日:约1.5万
中方统帅 : 陈诚
19
常德会战
地点 : 湖南常德
时间 : 1943.11-12
参战兵力 :
中:约21万
日:约10万
伤亡人数 :
中:约6万
日:约4万
中方统帅 : 孙连仲
20
豫中会战
地点 : 河南中部
时间 : 1944.4-5
参战兵力 :
中:约40万
日:约15万
伤亡人数 :
中:约20万
日:约3-4万
中方统帅 : 蒋鼎文、汤恩伯
21
长衡会战
地点 : 湖南长沙、衡阳
时间 : 1944.5-8
参战兵力 :
中:约40万
日:约20万
伤亡人数 :
中:约17万
日:约6-7万
中方统帅 : 薛岳
22
桂柳会战
地点 : 广西桂林、柳州
时间 : 1944.8-12
参战兵力 :
中:约20万
日:约11万
伤亡人数 :
中:约10万
日:约3万
中方统帅 : 张发奎
下面简单介绍抗战中几次大型战斗,以增加读者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1)台儿庄大战

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企图南北对进,打通津浦线,围歼中国军队主力。中国则欲迟滞日军进攻,消耗其有生力量,为武汉会战争取时间。
1938年1月开始,日军分南北两路向徐州推进。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约60万部队,利用淮河、运河、沂河等天然屏障,节节抵抗。
1938年3月16日至4月7日,在山东峄县台儿庄交战,日军第10师团、第5师2万余人。中国第2集团军,第31师为主力,在台儿庄内与日军展开惨烈拉锯战。第20军团负责侧翼攻击。中国军队凭借顽强意志,死守不退,反复争夺。外围部队对日军侧翼进行有力打击,形成包围态势。经过一个月激战,日军损失惨重,伤亡1万余人,被迫突围撤退。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士气和信心。
日军震怒,调集华北、华中精锐部队约30余万人(8个师团另3个旅团),从四面八方向徐州增兵合围,企图彻底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中国军队战略转移,面对日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合围,为避免主力被歼,决定放弃徐州,战略转移。李宗仁指挥部队进行有组织的突围撤退。
台儿庄大捷是中国抗战初期最辉煌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提升了国际地位和国内信心。整个会战持续数月,中国军队以空间换时间,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日军伤亡约3万余人),消耗了日军力量。体现持久消耗战略,为部署下一阶段的武汉会战争取了时间。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积极防御、顽强抵抗的典范。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2)仁安羌战役
仁安羌在缅甸中部。1942年4月,日军第33师团快速包围了英缅军第1师及附属人员传教士、记者等共7000余人。中国远征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奉命率113团(团长刘放吾)1000余人入缅驰援。对抗日军约4000人(含1个步兵联队和装甲部队)。
4月17日,113团强渡拼墙河,向日军侧翼发起突袭。经两日激战,反复争夺,击溃日军防线,突破包围圈,击毙日军1200余人。成功救出被围英军、传教士、记者等7000余人(包括英军司令斯利姆),夺回被俘的英军辎重。英国首相丘吉尔致谢。孙立人获英王授予“帝国司令勋章”,113团官兵获集体嘉奖。彰显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与国际协作精神,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升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形象和声誉。这是中国军队在二战中直接参与盟军重大救援行动,是抗战史上重要的跨国合作篇章,体现了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军民的互助与牺牲精神。因此获得盟国高度赞赏,美、英等国 (除苏联外)在当年废除了以前所有不平等条约。
(3)平型关战役
除了22次十万人以上的大型会战外,抗日战争中还进行了1117次万人级别的大型战斗。中共军队只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百团大战”两次。但并非如他们所宣传吹嘘的那样,请看史实。
平型关战役的主力是国军刘茂恩将军的第15军。37年九月初,刘茂恩将军奉命率军自石家庄驰援山西,占领平型关正面阵地。
据刘茂恩将军《平型关之役始末》回忆录记载: “敌板垣第五师团及关东军独立混成第21旅团,约一万多人,于9月22日发动攻势,次日上午,千余人突入平型关,十时许、敌进至恒山东南,第65师194旅387团截击于隘路内,同时 388团由两侧高地,凭依险阻,俯冲夹击,并用火力与逆袭,反复搏斗,迭挫顽敌,正欲聚歼之际,忽有千余敌由东面向388团左侧背猛扑,发生四、五次剧烈肉搏战斗,双方伤亡惨重,幸第一营(陈宝山)及时增援,牵制敌军,予以夹击,才把日军打跑”。残敌被迫向团城口、蔡家峪方向溃窜。第388团第一、二两营,官兵阵亡约400名” 。
至于18集团军(八路军)则是协同参加左翼雁门关一带,主战场正面没有他们的影子。林彪部潜藏在关右山区杨镇。以后获知敌军辎重部队400来人,多数徒手,少数步枪(没配备重武器),在蔡家峪落后,乃乘机出袭。中共宣传的 “平型关大捷”其实是“蔡家峪伏击小股辎重日军得手的小战”。 中共称,歼灭日军1000余人(被伏击日军总共才400人)。日军战报称,在蔡家峪,日军亡167人,伤94人。中共宣传把“蔡家峪伏击半徒手小股辎重日军”,缴获不上100条步枪”、 歼敌不到400人的小战”,夸大成 “平型关大捷”。伏击之后,迅速撤离战场,没有参加后续战斗。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1942年12月18日,在太行区营级以上干部会议上作“关于华北根据地工作报告”,也说:“平型关是一次伏击战,是敌人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但是结果我们没有能俘获一个活日本兵,只缴到不上一百条步枪。”(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1943年8月20日党内秘密刊物 “真理”第十四期)。
(4)百团大战
1940年8月- 12月的“百团大战”被历史学家辛灏年先生称为“百团小战”。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加紧对敌后 “扫荡”,企图分割、封锁根据地。为打破日军封锁,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没有得到中共中央批准),发动百团大战,针对华北日本占领军交通线、据点、封锁沟为主的进攻战役,在华北广大地区(正太、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和主要公路线)发动进攻。第一阶段以交通破袭战为主,破坏铁路、公路,摧毁桥梁、隧道、车站等设施。第二阶段攻坚拔除日军据点;第三阶段是反 “扫荡”。这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斗。实际战果并非如中共宣传的那样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反而是日军损失较小,中共损失更大。日军多次“扫荡”,使中共抗战根据地缩小。彭因此受到毛的严厉批判,成了彭的罪证。
什么是历史?真实才是历史,谎言实为秽史。回顾抗日战争的悲惨壮烈往事,了解真实历史,缅怀抗日先烈,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是当今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现今流传的历史,秽史甚多。因为谎言秽史是统治者所必需,用谎言欺骗来掩盖自己的错误罪恶,用歌功颂德来炫耀自己的伟大正确。集中表现在贪天之功、沽名钓誉,标榜炫耀,如称自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领导抗战打败日本。
下面用史实来分析揭穿中共的谎言。
中日双方22次十万人以上大型会战,蒋介石领导的国军是决战主力,是抗战核心。仅这22次大型会战,中方投入兵力700万人次,抗击日军300万人次。付出180万人伤亡的惨痛代价,毙伤日军51万人。规模之宏大,战况之惨烈,对战局的影响……,显然是抗日战争的核心、主流;1117次大型会战可称为抗日战争的干流,它们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敌后游击战,小捞小打不可能主宰抗日战争胜负全局)。谁是这些“中流”的“砥柱”呢?
22次大型会战,共军只参加了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战中的一场伏击战,就按他们自称歼敌1000人计,也只占太原会战歼敌30000人的1/30,共军对大型会战的占比是(1/30)/22=0.16%;在1117次大型战斗中,共军只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百团大战两场战役,占比2/1117=0.18%;国军牺牲高级将领264人,共军只牺牲左权将军一人,占比1/265=0.4%。都不到1%,怎么可能成为“中流砥柱”?
可悲的是,中共为了私利,篡改历史,并且强制灌输,以至很多中国人对抗日战争缺乏了解和正确认知。今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必需反思还原历史,揭穿谎言。
伪编秽史说国军不抗日,那22次大型会战和1115次大型战斗是谁打的?共军只进行了平型关大战和百团大战2次大型战斗。毛对这仅有的两次都持反对态度。
八十年代,一位作家为写平型关大战纪实文学作品,查阅历史档案,无意中发现大战前毛给林彪的电报,令其撤离。林彪实在不忍错失战机,向八路军总部请示,得到朱德、彭德怀的认同,才有了平型关大战。如果遵照毛令,就没有平型关大战了。至于百团大战,更是彭德怀违抗毛令,自行打的。在当年华北整风会上,彭就受到严历批判,说是暴露了八路军主力。这笔账一直记着,1959年卢山会议批彭德怀时,成为彭反毛的一个罪证。
抗战刚爆发,中共就制定了“一分抗日、二分宣传、七分发展”的抗日总方针,把抗日摆到次要又次要地位。这十分之一的“抗日”,只不过是一种应付手段,是为了便于“二分宣传”和“七分发展”的目的。按这样的抗日方针,怎么可能竭尽全力抗日,成为中流砥柱呢?
八年抗战中,中共在民族危亡关头,却在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正面作战,甚至与日军勾结。抗战八年,共军正规军由3万发展壮大到120万。
抗战期间,延安抗大学员要求上前线打日本,毛告诫他们说:“有人以为上前方打日本是爱国,那是爱蒋介石的国,我们要到敌人后方去,发展壮大力量”。在这种洗脑和延安整风的残酷整肃下,热血青年逐渐被驯化成“冷血动物”。以“到前方打日本是爱蒋介石的国”为名,阻止抗日者怎么可能去抗击日本,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战中,毛多次称:“日本占的地方越多越好”,我们才有发展空间。把国土沦丧看成好事。中共以这种逻辑怎么可能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毛战后多次向日本政要表示:“中国应该感谢日本侵略”,并且主动放弃战争赔款,这是发自内心的自我暴露。念念不忘“感谢日本侵略”者。
1959年八届八中全会批判彭德怀时,毛公开对中央委员自诩得意地说:“我叫你们不打日本,你们不信,怎么样?还是我的办法对吧”。(李锐《卢山会议实录》),这一番得意说词,充分暴露了不抗日、不打日本的真实嘴脸;多次 “感谢日本侵略”的怪论,更加印证了他对抗日战争的真实态度。以“不打日本”自鸣得意者怎么可能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几十年来,中共编撰过许多记述国共内战的文艺作品,如辽沈丶平津丶淮海三大战役及大决战等影片,气势磅礴,却始终编不出一部描述抗日战争歼灭日冦的剧作,因为根本不存在。总不能把虚构的李向阳丶阿庆嫂丶小兵张嘎吹捧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吧?
这些言行证明,从事实上和逻辑上他们都不是也不可能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历史学家辛灏年先生在一次关于抗日战争的演讲中说:1979年2月,他参加全国长篇小说座淡会,一天听胡耀邦报告,胡在谈到共产党的信任危机时说:“要相信共产党能够改正,国民党逃到台湾都能学好,共产党为什么不能学好呢?他突然激动地说,要是叫人民知道共产党的历史,人民就会起来推翻我们”。辛灏年先生深刻指出:“现在人民知道了,所以中共才要把自己打扮成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用继续欺骗的方法来保护他们权力的合法性。可是,人民知道了”。
今天,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缅怀抗日先烈,牢记民族苦难,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了解历史、敬畏历史,决不能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亵渎历史。不被谎言欺骗,从历史真相中认知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人民,知道了。
作者 : 利健
(大纪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8/14/n1457366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