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前几年提出“双减”政策,导致教培行业步入寒冬。现在又推行所谓的“一科一辅”,严格规范各类教辅材料进入中小学。不过,有教培老师指出,中国的教培和教辅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所谓的严管教辅材料,恐怕起不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9月开始,中国多地教育部门发布通知文件,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市所有小学停止征订教辅材料,并表示严格执行“一科一辅”要求,严禁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及家长推荐教辅材料等。
所谓“一科一辅”就是每个学科每学期只推荐一种教辅材料,供学生自愿选用。
原广州教培老师袁崛认为,教育部所谓要严管教辅材料进入到中小学,起不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原广州教培老师袁崛:“因为共产党做事情都是一阵风,就像前几年所搞的教育的‘双减’一样,当时的声势很大,但是这一阵风过去之后,整个教培行业又死灰复燃。因为在中共的这种应试教育的情况之下,完全以这个分数作为唯一的选拔标准。这种选拔标准的机制没有改变,那么学生和学校,包括家长,他们为了要提高升学率,必然还是尽可能的去提高学生的分数,所以这个教辅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袁崛表示,中国的教培和教辅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互相之间也有竞争。
袁崛:“比如说和教育部、教辅相关的一些利益方,它为了寻求利益最大化,它就把手伸向了各个地方的教辅机构的利益,它想一统天下。这个时候它又不好说明确的提出来,就打着一个很高尚的旗号,比如说‘减负’,对吧?然后再由教育部的机构,我统一给你们配教辅材料。这样的话,实际上可能与学校相关的这些地方上的教培机构存在着利益的矛盾。”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现在中国的教育问题很多,广受诟病,其中一个就是教育商业化,形成一个产业链。教科书和教辅材料的利润空间非常大,所以很多的出版公司和商业企业就是靠这块赚钱。而学校跟他们合作,分得了很多的利润。因为教辅资料太多,老百姓很反感。”
教辅书向来是中国书市的一大获利来源,据报导,这项限制教辅材料的政策对新华书店的影响巨大,预估2026年的整体业绩已全面降低。
王赫:“中共目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特地要打破教育生态,打破目前的利益产业体系,而这些又跟整个中共的独裁社会体制、中共的政策目标又是严重相对立的。所以在目前这一块,它所有这些政策都是作秀,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
为了重振低迷的经济,以及四年前被“双减”政策严重打击的私人辅导行业,当局也悄悄放松监管。
袁崛:“因为我之前在广州也是从事K12的教培行业,我有很多同事现在在广州仍然是从事教培业,从这几年过来,他们的生源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尤其是临到毕业班的时候,初中和高中毕业季的时候,他们的生源仍然是很多。所以说明在中国所谓的双减,所谓的减负提了很多年,但是在中共这种意识教育的体制下,它所提倡的数字教育根本实现不下去。”
袁崛表示,教培机构为了规避政策,把补习数学改成逻辑课,补习语文改成表达能力课,实际上就是换汤不换药,这就说明在中国以高考分数来决定一切的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5/10/09/a10402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