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魁习近平自2012年11月掌权以来,已经陆续出版至少150本书。不过,近日有消息称,习近平的书在一些书店里就算打出“低至1折起”的促销牌子,依旧乏人问津。引发热议。
名为“新高地(@5xyxh)”的X账号11月19日发文说,在当下中国各大书店的显眼位置,总能看到一排排以习近平名义出版的书籍,但却常常落满灰尘;在一些书店,那堆积如山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习近平著作选读》,甚至打出“低至1折起”的促销牌子,依旧无人问津。
文章表示:“为什么这些‘国家宝典’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或许,这不仅仅是市场冷遇,更是民众对(习近平)这种‘出版狂潮’的无声抗议。”
文章说,习近平出书真正的“爆发”是从2012年掌权后开始。官方管道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列出了数十本“重要著作”,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5卷)、《习近平书信选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海外媒体和网路统计更惊人。根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习近平执政十余年已出300册,由欧亚20多家书商发行,Goodreads平台甚至记录了205本以其名义的书籍。
总体来看,习近平出的书总量至少150本以上,上台13年平均每年出11至12本。这在全球领导人中堪称“最高产作家”,却也引发疑问:一个人怎么可能年产这么多书?
文章说,翻开这些书,内容多为讲话摘编、书信选集或论述汇编,如《论把握新发展阶段》(2021年),实则源于公开演讲的剪辑。中共官方从未透露是否有“笔杆子”团队润色,但类似毛泽东时代,领导人著作往往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整理。
海外分析认为,这些并非习近平个人原创,而是宣传机器的产物:演讲录音转文字,再由专家“提炼”。若真为习近平一人所写,年产12本岂非神迹?这也解释了为何内容重复冗长,缺乏深度创新,读者难有共鸣。
文章说,习近平的书难掩市场尴尬:打折无人问津,反映的不仅是审美疲劳,更是民众对强制灌输的疲惫。或许,真正的乏人问津,是权力叙事与现实脱节的镜像。
对此,有网友跟帖说,“因为举国上下都知道一个文化程度仅有小学四年级的人怎么能写书呢,肯定是别人帮他写的。”
习近平9年指明了“250个方向”
中共官媒早前在报导有关习近平的新闻时,经常宣称习近平为某某领域“指明方向”。有网友早前从中共官媒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粗略统计,习近平自2015年11月12日至2024年3月11日,在这不到9年时间内,已经为中国和世界“指明”了将近“250个方向”。
对此,不少中国网民在海外X平台上嘲讽:“小学博士(习近平)为全世界指明方向。”“名副其实的指南精。”“基本上指什么,那样东西就完了。”“他上辈子一定是个导航。”“给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旅美中国作家、政论家陈破空表示,越有高高在上、大权在握的独裁者指明方向,国家越掉到坑里,这是习时代中国政治的荒诞:“凡是他指明的方向,没有不烂尾、不炸锅的;凡是他拥抱的国家,不是独裁就是腐败的。就像习近平为中国股票发展指明方向,结果股票都是一片哀鸿,不断地下跌重挫。 所以习近平指明的方向,网民的说法,把这个国家都指到了沟里。”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5/11/22/a1040406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