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是中国著名维权律师高智晟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再次想起这位曾为中国法治与社会公义奋斗不息的法律人,以及他至今未明的命运。
从农村少年到中国“十大杰出律师”
高智晟,1964年出生于中国陕西榆林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少年时家境艰难,但他凭借自学取得律师资格,最终成为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在律师执业生涯中,高智晟以代理弱势群体案件闻名。他曾为因强拆失去土地的农民发声,为被侵害权利的工人维权,也为宗教信仰者、法轮功学员等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在2001年至2005年间,他因其卓越的专业表现与社会责任感,被多家媒体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律师”。
他曾公开发表致全国人大与国家领导人的三封公开信,要求当局正视宗教迫害和司法不公。这些信件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也使他成为中国民间法治改革的象征之一。
荣誉背后的代价:酷刑、失踪与失联高智晟的维权行动遭到当局的强烈打压。自2006年起,他多次被秘密拘押、遭受酷刑并被长期监控。曾有媒体披露,他在被关押期间遭受电击、酷刑、长时间隔离等非人待遇。
尽管他在2006年被判缓刑三年,但自始至终从未获得真正的自由。他被强制失踪多次,其人身自由完全被剥夺。2017年8月之后,高智晟再次失联,至今已近八年,其生死情况成谜。中共当局从未就其现状作出任何公开说明,其家属也被严密监控、压制,甚至被迫流亡。
一个个案,映照出法治的系统性危机
高智晟律师的遭遇,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深刻反映了中国当前法治体系所面临的系统性问题。
首先,司法缺乏独立性。中国法律体系在政治控制下运作,尤其在涉及“敏感”案件时,律师、法官都难以独立履职。其次,打压异见的方式日趋制度化,许多维权律师、记者、学者因发表观点或代理特定案件而受到刑事打压。再次,执业环境恶化,法律人普遍面临被吊销执照、被秘密监控甚至人身威胁的风险。
法治应当是保障人民权利、制约公权力的制度根基,而在中国,却反被用作钳制异见、打压正义的工具。
国际对比:善待人权律师的法治进步
与中国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一些国家通过善待人权律师和推动司法改革,显着提升了法治水平。例如,南非在后种族隔离时代,涌现出如乔治·比佐斯(George Bizos)这样的人权律师。他为反种族隔离运动领袖曼德拉提供法律辩护,成功挑战不公法律,促成南非向民主法治转型。南非政府不仅未打压比佐斯,还通过宪法改革保障司法独立,使人权律师能在安全环境中执业。
同样,印度的人权律师科林·贡萨尔维斯(Colin Gonsalves)通过创立“人权法律网络”(Human Rights Law Network)为贫困群体、少数族裔和劳工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他代理的案件推动了印度最高法院出台多项保护人权的判决,如保障粮食安全和劳工权利。印度政府虽有时对其工作持批评态度,但未剥夺其执业权利,且司法体系为其提供了独立运作的空间。他的努力促成印度法治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
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保护人权律师、保障司法独立是法治进步的关键,为社会公正与稳定提供了保障。
呼吁:重建信任,迈向法治未来
在高智晟律师生日之际,我们不仅要纪念他过去为中国社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更要发出如下呼吁:
1. 中共当局应立即公开高智晟律师的现状,保障其人身安全与法律权利;
2. 停止对维权律师与异见人士的打压,尊重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
3. 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实现法官、律师的独立与执业自由;
4. 建立真正公开、公正、透明的法治体系,让法治成为社会正义的基石,而非打压工具。
一个健康的国家,不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权力工具,而在于是否尊重个体的权利与尊严。高智晟律师以其不屈的意志和职业操守,为中国法治理想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国际经验表明,善待人权律师、保障司法独立,不仅能提升国家法治水平,更能赢得社会信任与国际尊重。
今天,我们纪念高智晟,是为了不让记忆消失,是为了捍卫那些依然在黑暗中坚持正义的人。愿高智晟早日归来,也愿中国真正走向法治与自由的未来。
(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4/22/n14488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