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周一(11月3日)宣布,将中国业务60%的股权以40亿美元出售给博裕资本(Boyu Capital)。这是执行长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上任来的其中一项重组举措。
星巴克于30年前进入中国,成功推动中国咖啡文化兴起。在中国拥有约8,000家门店。但近年来,星巴克在中国面临本土平价品牌,如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的激烈竞争,导致中国店销售额在过去两个财年出现下滑。
因此,星巴克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出售中国业务流程,寻找可能的投资者,帮助其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小城市拓展业务。这次交易,星巴克将保留40%的股份,并拥有及授权使用星巴克品牌。双方预计在2026财年第二季度完成交易。
尽管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于10月30日会见中共党魁习近平,延长了贸易休战期,避免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但随着美中经济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美国企业已缩减在中国的业务和投资。
以下是部分美国企业撤资中国的名单:
百思买(Best Buy)百思买透过将旗下184家五栋星(Five Star)连锁店出售给中国本土房地产公司浙江佳源集团,退出中国零售业务,并表示此举是为了专注于北美市场。百思买在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的低价竞争,难抵挡本土对手。其它美国企业也抱怨,中国经营环境变得日益严峻。
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肯德基和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集团最早在2016年,就将旗下百胜中国(Yum China)的部分股权,以4.6亿美元出售给投资公司春华资本(Primavera Capital)及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子公司。
同年晚些时候,百胜中国因食品丑闻和行销失误引发投资者施压,被剥离出母公司并在纽约证交所单独上市。
优步(Uber)优步于2016年8月将中国业务出售给滴滴出行(Didi Chuxing)。
麦当劳(McDonald’s)麦当劳在2017年将中国及香港业务的大部分股权,以最高21亿美元出售给中信集团(CITIC)及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当时,麦当劳在中国因食品安全丑闻及本土连锁餐饮的激烈竞争而经营困难。
2023年,麦当劳通过购买凯雷集团28%的股权,将中国业务的持股比例提高至48%,持股估值为60亿美元。
亚马逊(Amazon)亚马逊在2019年关闭中国电商平台,专注做跨境电商和云端业务。
除了贸易因素外,亚马逊还因为遵守中共监管规定,将云端服务部门(AWS)的中国部分实体资产出售给北京星网锐捷科技(Beijing Sinnet Technology),交易金额约20亿元人民币。
盖普(GAP)盖普将大中华区业务出售给宝尊(Baozun)。
宝尊当时斥资约5,000万美元收购Gap上海商业公司(Gap Shanghai Commercial)及Gap台湾有限公司(Gap Taiwan Ltd),这两家公司经营了盖普在大中华区的全部业务。
根据宝尊的申报文件,两公司均为亏损,上海公司2021年税后净亏损2.56亿元人民币(约3,534万美元)。台湾公司截至2022年1月29日的财年,税后净亏损为1.998亿新台币(约624万美元)。
(本文参考了路透社和美联社的报导)
(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11/4/n1462910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