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有两位地师(风水师),一个是师父,一个是徒弟,他们背着行李和干粮,踏着山脉去寻访吉地,一直从陕西寻到四川。当他们走到某县时,见吉穴已经落在平地上了,只见平地宽阔平直,漫无边际,左寻右觅,最后确定吉穴是落在某宅后面的一个大池塘里,原来是个水穴。水穴很难确定,必须在月黑之下验证一下,如果能见到一些奇异的征兆,才可确定是真穴,于是俩人就在当地旅店中停留。
等到该月的下旬,夜黑天阴,他俩就来到池边等候,这样等了些日子了,还不见有什么异象出现。旅店主人看到这两个客人说话带着陕西口音,不是四川本地人,每天夜里都悄悄地出去,行踪诡秘,就怀疑他们俩人是强盗,就暗中防范着他们。
有一晚,他瞅着这两个人又出去时,就远远地跟在他俩后面,只见他俩到了一个宅院的后面,就悄悄地伏在宅院后边的池边不动,旅店主人更加以为他俩是窃贼,等到宅院中的人睡下来的时候,便会翻墙进去。旅店主人意在侦察他们,见他俩伏在池子的左边,自己就伏在池子的右边,屏住呼吸,不让他俩察觉。
守候了一段时间,突然间看到池水翻腾,露出一个像莲花一样的东西,和池塘一样大,散发着绚丽的霞光,金光四照,整个夜色变得清晰明亮。转眼间,霞光突然收敛,又缩回水中,岸边依然黑暗一片,店主人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其后,店主人先行离开,地师俩人也慢慢返回旅店。他俩进屋后低声交谈,店主人在外面偷听,才知道原来刚才看到的这种现象叫“福地花开”,是真正美穴的一种征兆,他们俩人是风水师,是为寻找风水吉穴而来的。
但旅店主人不知道怎么安葬法?他再把耳朵贴在门隙上偷听,只听到俩人说道:“我们两家得到这个吉穴,应该赶快返回原籍,把老人的尸骨各装进小匣里,用布包裹好,带来此地等候,待莲花再出现,就将小匣一同投入花心,让小匣卷入水中,这就是合葬法。从此以后,我们俩家的子孙,都会受到风水带来的福气,这就不枉费我俩千里寻龙的努力了。”说完后就安心地入睡。店主人就一一记在心里。
过了几天,师徒俩人就离开了。此后不到一个月,旅店主人的母亲去世了,他就暗中效仿地师的方法,用丝绸包裹着母亲的尸骨,在夜里背到池边,等看到池中莲花状的东西再出现时,就按照地师所说的方法将其葬了,此后莲花再也没有出现。
第二年,师徒两人带着亲人的尸骨来到池边,夜晚站在池岸等待了很长时间,但莲花一直没有再出现。两人感到十分错愕,说地穴必定是葬了人的尸体,莲花才会收敛起来,但此水穴又有谁知道呢?他们始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连续等待了十几个晚上,也没有任何变化。两人只得自责没有福气,日夜在店里长吁短叹。
店主人心里明白,但心中有碍,难以说出口。过了不久,店主人生了一个儿子,眉目秀美奇异,在怀抱中时就已经是个宁馨儿(意指美好的孩子、子弟)。地师俩人一见此子幼年聪慧,感到十分惊异,由此想起店主人还有个老母亲,但为何现在不见她了?就问店主人。店主人回答说已经去世了,再问葬在什么地方?店主人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俩人更加怀疑了。再三详细追问时,店主人只好把实情告诉了他们,并叩头谢罪,说:“承蒙你们的大惠,我已经将母亲的尸体葬在那水穴中了,我感到十分惭愧无以为报,现在除了你们俩人住客栈的费用不计算外,我还存有五十两银子,全都赠送给你们,作为你们回程的费用吧。”
两人听了他的话,怅然若有所失,过了很久才说:“这是主人的福气,我俩还有什么话好说的呢?我们两人都是财主,家财几十万,你这些钱算什么。如果你不忘今天之所以得到吉穴的原因,就将日后生得的儿女,与我们两家互相联姻,使得我们俩家也能得到些余荫就足够了。”
不久,在一个大风雨的夜晚,池水突然干涸了,一座土山突然耸出,如同丘陵一样。人们都感到很惊异,认为是地变的结果,不知道这是天葬之坟。两人嘱咐店主人以后祭奠亡灵,只可以从远处致祭行礼,不要让人知道那个地方是一个坟穴。又命主人,可随着他们移居陕西,他俩出巨资,共同开典当铺,有利就平均分,不必死守这个村店。
店主人听从他们的建议,随后就迁往陕西,因开典铺得富,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他们都和师徒两人的子女联婚,都结成了亲家。店主人三个儿子,轮流登内阁、入翰林院;而两个陕西人的子孙,是店主人的女儿所生的,全都入翰林院。可谓“淮南拔宅,鸡犬皆仙”[见注],风水地理对人的益处真是太大了。
当然,这个穴位得之于无心,事关积德,不能勉强而为。人能尽人理以合天理,准天理以察地理,这就是善于寻找吉穴的人了。
注:《太平广记》卷八记载淮南王刘安事,其云“八公、刘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舔啄之,尽得升天。”又见:清‧魏源《走笔送姚梅伯归四明》诗:“一朝丹成着翅飞,淮南拔宅云中鸡。回头大笑人世非,挥手相招行勿疑。”
资料来源:《仕隐斋涉笔》@*#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4/2/n14473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