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双方将关税分别升至145%和125%之后,这场前所未有的贸易战进入第二阶段,未来局势如何演变牵动全球敏感神经。
很多媒体刊文分析美中在这场贸易战的优劣势,西方观察家的一些观点认为,习近平正在试图提高中国的痛苦承受力以与川普(特朗普)打长久战,并列出习近平的三大优势:1、中共政权根基深厚、政权长久稳定运行;2、虽然中共高层分裂会使中国社会失去稳定,但目前是改革开放以来高层分裂风险最低时期;3、中共加大资金构建数字和AI维稳体系会更高效控制中国社会以降低来自民间的抗议威胁。
但是以上所谓习近平三大优势,只是观察到了中国社会的一些表象,陷入了观察角度的误区,而并未真正洞察到中共政权在这场贸易战中正在遭受到的沉重打击。
一、中共政权无法长久稳定
西方观察家认为,由毛泽东建立起来的中共政权根基深厚,七十多年来,虽历经战争、饥荒、政治动荡和金融危机,却始终掌握着权力,而川普则受制于美国选民民意波动。
在这里,观察家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果关系。那就是中共政权之所以稳定七十多年,并不是因为它抗外部冲击能力特别强,恰恰是因为外部从来没有给其施加过真正的重压。
让一个政权崩溃的因素很多,而财政崩溃或经济崩溃是其中之一。1970年代中共因为文革而经济濒临崩溃,国家极度贫穷,技术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中共政权走到最虚弱的时刻。而此时美国却开始承认中共的国际合法性,冷落中华民国,接纳中共进入国际经济和政治体系。
中共从此获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机遇。这50年期间,国际不但没有给中共施加任何真正的外部压力,反而以宽松政治环境、敞开的市场大门、庞大的资金输入及先进技术和专利的转让,帮助中共完成了工业化和产业升级,使其成为全球工业和科技强权。经济的强大不但让中共在后文革时代重建了统治合法性依据,也使中共有了强大财政实力去构建其全球耗资最巨的“维稳体系”。
相比之下,朝鲜因为一直被西方封锁、制裁,其经济贫困,金家政权只能依靠意识形态灌输和严密的政治控制维持统治。贫穷导致的生存需求正成为朝鲜民众脱北的最直接动力。
也就是说,不是因为中共政权本身比西方民主体制更具稳定机制,而是西方国家的接纳和纵容给了中共邪恶政权生存和壮大的现实空间。
如今川普政府开始纠正这50年来对华政策的失误,从重建贸易体系的平衡开始,通过关税战和制裁在全球范围内限制中共的出口倾销模式,促使外资和企业撤离中国,正在给中共经济模式和政权体制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这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共国际空间首次从扩张趋势转为萎缩,也是中共承受的最大一次外部压力,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由此来看,川普并不是在和一个有着70年超稳结构的政权对决,而是正在挖掉让这个政权稳定的地基,对其釜底抽薪。贸易战拖得时间越长,中共的根基就越不稳,垮台的风险就越高。
当然民主体制下川普政府受到选民制约,其政策能否长久也是一个悬疑。但这或许恰恰成为川普对中共出手“快准狠”的一种驱动力,促使川普在与中共对决期间,祭出更具摧毁性的政策工具。
二、中共内部分裂前所未有
西方一些观察家认为,中共政权高层分裂的风险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所以中共政权目前趋于稳定,而中国社会承受痛苦的能力极高,这是习近平对抗川普的一大优势。
事实上,中共高层内的清洗对西方媒体来说不是秘密。从2023年下半年火箭军高层遭清洗开始,到去年下半年军委委员苗华落马,到今年的军委副主席何卫东被抓,中共高层内部的剧烈动荡从未停息,但是对于这些整肃事件的解读,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国问题专家们与西方观察家形成巨大的差异。
大陆出来的中国问题专家显然对中国政情的了解和把握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一点毋需过多解释。他们在这一领域的论述近一年在海外中文媒体如大纪元、新唐人等网站以及YouTube、干净世界平台上密集出现。中国问题专家们认为,2023年对火箭军高层的整肃是习近平主导下对“在武统台湾方面不绝对忠诚”的部属进行的清洗,而2024年下半年习近平亲信苗华的落马则是反习势力对习近平的逆向清洗,因为在7月份三中全会期间,习近平失去了军权,由军委副主席张又侠掌控军权。本土专家的分析在今年军委副主席何卫东落马后得到进一步的印证,何卫东是苗华之外习近平在军委的另一重要亲信。
但是西方观察家依然以“习近平反腐升级”“习近平追求对军队的绝对控制”“习近平对其权力基础的不安全感”等角度来报导苗华事件。在何卫东落马之后,与苗华落马的报导类似,西方主流媒体的报导中依然将何卫东的被免职视为习近平反腐运动的又一高潮,目标是确保军队的绝对忠诚。
在中国问题专家看来,中共高层正进入文革后又一次大分裂时期,渐变式宫廷政变大戏早已在静悄悄上演,正如当年华国锋被逐渐削权一样。从1978年全国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到1981年,华国锋失去最高权力的过程历时三年,其手中的三项军政大权分别由赵紫阳(国务院总理)、胡耀邦(党总书记)和邓小平(军委主席)继任。
为何西方主流媒体没有“看到”当前中共高层正在发生的这些巨变迹象?这或许与文革之后西方媒体对中国政治敏感度下降有关。一方面这是因为邓小平之后中共高层换届有了相对稳定的内部机制,西方观察家将中共视为正常国家,对于中国的叙事更多聚焦于经济、科技和军事扩张领域;另一方面也因为全球化以来,中共宣传和统战机构向全球渗透,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讲述所谓“中国故事”深度影响了西方媒体的认知。
西方观察家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当习近平废弃邓小平留下的寡头家族共治模式,重回个人独裁制后,中共内部已再次陷入文革式的混乱,宫廷权力斗争在20大之后就已经加剧,到如今已经开始浮出水面。
可以预见,随着川普关税战和贸易制裁措施的组合攻势不断进击,巨大的外部压力与经济崩溃局面的相互结合,必将导致中共高层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中国社会显然从高层到底层都正在进入一个巨大的动荡期。这种局面下,中共对川普贸易战是没有还手之力的,更无力打长久战。
中共维稳体制不堪重负 或成中共垮台导火索
西方观察家对中共维稳体系的高投入、高技术和高效性印象深刻,称其在习近平治下“规模和复杂程度急剧膨胀”,包括“全世界最复杂的审查和监视系统”和“AI驱动的社会控制技术”。
一些观察家以新冠疫情期间上海封控和2022年底抗议活动的平息为例,论证中共维稳体系的效力和对社会不满的压制能力,认为2022年底白纸抗议活动的迅速平息证明了中共政权的“韧性”。他们还进一步指出,习近平通过推广“枫桥经验”和AI技术预测不满情绪,正在进一步强化这一体系,为应对贸易战等外部压力提供保障。
然而,这种对中共维稳体系的乐观评估完全忽视了其内在的脆弱性和实际运行中的低效性,更未看到在贸易战和经济崩溃的双重压力下,维稳体系已不堪重负,正成为中共政权垮台的潜在导火索。
首先,西方观察家对中共维稳体系高效性的判断建立在过时的案例和表面现象上。以2022年上海封控和“白纸运动”抗议平息为例,认为这些事件展示了中共通过监控、审查和武力镇压的强大控制力。然而,中国问题专家和部分海外中文媒体(如《大纪元》《看中国》)的分析揭示了不同的图景:上海封控期间,维稳体制虽限制了居民行动,但无法掩盖食物短缺、医疗崩溃和基层治理失灵的乱象。社交媒体上关于上海困境的负面信息虽被审查,但愤怒情绪已通过私下传播和加密渠道扩散,动摇了公众对中共的信任。2022年底的“白纸运动”虽被镇压,但其在全国多个城市迅速蔓延,显示维稳体系在面对突发性、分散性抗议时的反应迟缓和力不从心。习近平突然取消“清零”政策与其说是政权的“韧性”,不如说是迫于社会压力和基层执行崩溃的无奈之举。
其次,西方观察家也忽视了维稳体系的高投入背后隐藏的财政危机。维稳体系的运转依赖巨额资金支持,包括警察、监控设备维护和AI系统开发,一旦财政枯竭,基层警察和网格员的薪资无法保障,维稳体系的执行力将迅速瓦解。
疫情三年的封城和清零让中国经济由盛转衰,房地产开始崩盘,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从2021年下半年中国工作最稳定的公务员系统出现降薪潮,2022年底白纸运动爆发后,维稳系统反应迟缓被认为与基层政府缺钱有关。
公务员的降薪以及裁员正在迅速减弱基层人员的维稳意愿,这抵消了高科技投入带来的维稳系统的效力。
第三,体制内蔓延的不满情绪不但削弱维稳力度,更有可能成为反抗中共的突破口。2025年4月15日夜间,四川成都一高架桥上悬挂了三条大型反共条幅,分别写着:“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就没有民族复兴”“人民不需要一个权力不受约束的政党”“中国不需要谁指明方向,民主才是方向”。条幅上的内容在夜间路灯照射下清晰可见。
旅澳法学家袁红冰引述体制内消息人士指出,这些标语条幅悬挂在一个车水马龙的地区,非常热闹,但挂出来两个小时内,竟无任何人报案,条幅悬挂近三小时后才被清除。袁红冰说,真正令中共震惊的并非条幅内容本身,而是整体维稳体制的迟钝反应,警方不作为,足见体制内部对习政权的不满与愤怒已浮上台面。
袁红冰表示,整个事件不仅揭示出中共维稳体制的溃败,更暴露出系统内部对习政权的潜在不满与怠工现象。这些都成为观察中共政治稳定性的关键警讯。
结语
在美中贸易战引发的体制对决问题上,西方观察家们的分析虽然捕捉到了一些中共体制的表面现象,却未能洞察中共政权内部已经爆发的系统性危机。川普发起的贸易战不仅撼动了中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也加速了其权力结构的裂解。在这场新冷战格局中,真正的胜负将取决于谁能以坚定意志持续揭穿中共的虚假叙事,直击其体制命门。全球正走向一个远离中共极权控制、回归普世价值的历史拐点,而川普的贸易战,或许正是这一伟大转折的开端。
(大纪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4/28/n14494067.htm )